德陽我國實驗室設計和建設如何趕上世界先進水平 既
admin 2021-03-20 11:09:49 8126閱讀
“2018年,我國科研投入已達到1.96萬億元人民幣,科研實驗室的建設規模正在快速擴大。”8月1日,中國出入境檢驗檢疫協會部門負責人遲海鵬在第三屆國際可持續發展實驗室高峰論壇上表示,目前我國實驗室存在兩極分化現象,越是頂尖的實驗室,越關注實驗環境建設,而相對落后的實驗室,則更關注儀器設備的采購和使用。
實驗室的中國“升級版”
建國以來,我國實驗室設計建造在一窮二白的基礎上起步,創造了一大批國家重點工程實驗室,為新中國社會經濟建設奠定了基礎。
截至2018年底,我國正在運行的國家重點實驗室501個,累計建設國家工程研究中心132個,國家工程實驗室217個,國家企業技術中心1480家。而隨著中國由制造大國向制造強國轉型,這些實驗室的作用愈加凸顯。據美國通用電器公司測算,未來20年,僅可持續發展技術在實驗室推廣應用后就可每年降低約150億元的成本,同時可創造1200億元左右的產業規模。
作為協會下轄的部門負責人遲海鵬,他認為目前我國實驗室設計和建設還是以學習其他國家為主,但也有后發優勢:國外改造的實驗室居多,而我國大部分是新建,可以采用最新的設計理念、技術和產品,比如近幾年國際上提倡的裝配式實驗室。
值得一提的是,遲海鵬提及的裝配式實驗室在中國有了升級版——不插電實驗室。據介紹,這是一種全新的實驗室施工概念,指施工現場不接任何臨時電源,不做任何現場加工、切割和焊接工作,不產生固廢垃圾,無粉塵污染排放,少噪音。
“這種不插電的組裝方式今年首次在煙臺萬華研發中心項目中進行了嘗試,現場污染排放減少了96%。最讓人震驚的是效率,原來需要120個人80天才能實施的工程,只用了8個人24個小時就實施完成了。”遲海鵬說。
“傳統實驗室環境特殊,其設計、實施和使用過程中的錯誤和疏忽都可能造成事故。加強管理、防微杜漸固然是減少事故的重要手段,但最好的辦法是治本,即杜絕隱患。”遲海鵬說,不插電實驗室能把施工過程中的安全風險和安全隱患直接排除在實施過程之外。
為認可和檢驗檢測行業助力
發達國家的實驗室設計與建設起步較早,經過幾十年的發展,積累了豐富的建設、改建實驗室的經驗。隨著我國認可與檢測行業“放管服”改革力度不斷加大,新建實驗室與改建需求也相應增加,學習國外先進經驗,實現“彎道超車”顯得尤為迫切。
在第三屆國際可持續發展實驗室高峰論壇上,微納實驗室、Car-T實驗室、基因檢測實驗室、零能耗實驗室、裝配式實驗室等新興領域的實驗室成為討論的熱點話題。國際交流合作逐漸形成良性互動,更加全球化、多元化。
中國出入境檢驗檢疫協會會長王新說,通過國際交流合作以及技術研討,可以了解國際最前沿的技術經驗,結合中國具體實際,促進國內實驗室產業優化升級,以更先進的技術、更優質的服務助力中國質量提升,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通過多年的經驗累積,我國實驗室設計逐漸由從屬地位慢慢變成了主導。從頂尖的實驗室來看,中國的實驗室設計、建設水平已不輸任何發達國家,但主流實驗室仍然明顯落后。
論壇中,演講嘉賓紛紛表示,中國實驗室行業的發展既要發揮龍頭機構的“頭雁效應”,促進集團化發展,又要支持中小型機構做專做精做強,培育一批小而精、小而優的“單項冠軍”。
市場監管總局認可與檢驗檢測監督管理司司長許新建表示,認可與檢驗檢測服務產生的認可證書、檢驗檢測報告,被形象地稱為質量管理的“體檢證”、市場經濟的“信用證”、國際貿易的“通行證”。實驗室作為檢驗檢測活動的主要工作場所,其設計、建造、運行、管理的科學性、合理性、可持續性是支撐檢驗檢測工作有序開展、檢測能力有效發揮的重要基礎。加強認可與檢驗檢測監管,首先要對實驗室加強監管。
“中國的實驗室從業者要著眼世界先進水平,將國際先進理念與技術與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推動智慧實驗室、裝配式實驗室的推廣應用,推動實驗室的智能化、可持續化發展,為認可和檢驗檢測助力,為質量強國、社會進步助力。”許新建說。
本報記者:何 可
源:中國質量新聞網